边蕊 候小锋 许佳
(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摘要:
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以当代民俗文化发展为契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研究得较多,但是对藏族传统纹样及再创新的研究较少。国内外艺术研究学者将更多的研究放在了藏族的建筑形式、歌舞表现、绘画艺术及藏族服饰上,但在藏族的其他视觉艺术(藏族面具艺术)中的图形元素提取在视觉表现上的应用投入的时间较少。藏族艺术诞生于藏族先民的社会实践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一开始就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藏传佛教在藏区流传几百年,藏传佛教作为藏族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它所提供的关于社会、人生和道德的框架构成了藏族文化的灵魂,决定着藏族人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艺术设计文化资源。一个国家的设计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历史重任。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深远影响。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形成了地域鲜明的民俗民风和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现代设计凸显其民族性、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利器。要取得对艺术设计较高层次的超越,就必须对本国民族文化的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同时在艺术设计实际工作中不能被其固有性所束缚。艺术设计是产品价值的再创造,是商品的脸面。李龙生在其《艺术设计概论》里写到这么一句话“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与满足精神上的舒适,即‘用’与‘美’的统一。”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设计艺术实力和手段,使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一味地仿效,还是应有所取舍,并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来发展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本文依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藏族艺术的面具文化为载体,从藏面具艺术的起源、文化背景、传播延伸等方面着手,进而了解藏民族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把握藏族艺术中的图案、色彩、造型的风格、所赋予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应用的规律。将着重研究藏族面具中的图形元素,并结合藏族面具的独特宗教文化,从中找到视觉艺术中的具有象征性的审美符号语言,通过解构重组来将这一藏族图案纹饰应用在平面设计、现代工艺品及包装设计中。使在平面设计、现代工艺品及包装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和传统元素,有选择性地吸收其中的精髓进行再创造,将体现出平面产品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研究得较多,但是对藏族传统纹样及再创新的研究较少。国内外艺术研究学者将更多的研究放在了藏族的建筑形式、歌舞表现、绘画艺术及藏族服饰上,但在藏族的其他视觉艺术(藏族面具艺术)中的图形元素提取在视觉表现上的应用投入的时间较少。藏族艺术诞生于藏族先民的社会实践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一开始就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藏传佛教在藏区流传几百年,藏传佛教作为藏族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它所提供的关于社会、人生和道德的框架构成了藏族文化的灵魂,决定着藏族人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藏族源于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信仰观念。原始的巫术、土风舞、拟兽舞等为藏族面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土壤。藏传佛教历代“羌姆”神舞活动、寺庙内的雕塑作品和密宗殿的悬挂面具中都有各式各样的面具形象出现。这些面具表现的内容除了表现佛、菩萨、历代高僧、圣人之外,主要是表现各类护法神祗,护法神中除一小部分为表情慈祥的静善神外,绝大多数为形象夸张、面目狰狞、表情威严的厉神面具。藏族艺术的色彩具有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运用抽象、象征、比喻等手法给色彩赋予了性格化特征,每一种面具颜色代表一类较固定的角色。宗教面具用夸张变形的手段,达到荒诞怪异、浪漫奇幻、狰狞恐怖、严肃威慑之效果。这些寓意深远,色彩斑斓的图案和造型艺术,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今天,藏族艺术以其原始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着众多对藏文化的研究者、爱好者和好奇者,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藏族艺术品。藏族地区的艺术文化品(具有民族内涵和深刻寓意的手工艺品、宣传品、纪念品及周边产品)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
为了在设计领域更好的融合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特色设计产品市场, 弘扬民族艺术文化。以选取云南香格里拉藏族面具艺术设计形态应用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由个别到一般,从藏族面具艺术的个性中,寻求体现藏族艺术文化的共性。从对藏文化中的具体图案和象征性元素内在审美的研究上升到对藏艺术文化的其他领域、乃至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发展延伸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高度。并结合传统美学思想,在实践中寻找藏中的视觉元素的结构重组与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的结合点及融入点,探求它的新生之路。
藏族艺术文化的发展
在藏族艺术中占有绝对比重的藏族宗教艺术先因苯教而兴盛,后因佛教而发达,宗教情结在藏族人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宗教信仰在藏族人心目中是高于一切的。藏地本土宗教“苯教”的发源,直到公元7世纪佛教开始大规模从印度传入藏区,宗教一直影响着藏族艺术体系的形成和藏艺术各个时期的形成特色的发展。在藏族工艺文化生活中,处处看到的“日”、“月”、“卐”等宗教图腾和祭祀仪式,都是苯教与佛教融合的结果。随着佛教大规模的传入,佛教艺术和宗教图腾也随之传来,更直接地促进了雪域高原艺术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原文化对藏族的影响亦很深刻,汉文化中的“ 八卦图”、“寿字”、“八仙图”以及丝绸花纹图案也给藏艺术体系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藏族艺术文化的类型
在以宗教目的为主旨的艺术创作中,藏族艺术通过比喻、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神话、梦幻、征兆、佛经故事的神秘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为藏族艺术奠定了审美的基调。藏族艺术文化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藏族的民歌、藏族的说唱艺术、藏戏文化(藏戏音乐)、藏族乐器、藏族舞蹈、藏族的绘画艺术(主要是壁画和唐卡)、藏族的雕塑艺术(藏族的金铜佛像、石雕艺术、木雕艺术)、藏族的建筑艺术及藏族的服饰文化。
藏族图案艺术(装饰图案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图案艺术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反映,它流露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真情实感。藏族古老图案艺术,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带着她那神秘的高原文化气息,以及藏民族的勤劳智慧,展现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它是藏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束艺术奇葩。藏族图案艺术是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反映,它集中体现了藏族鲜明的民族特性,如建筑、手工艺品、金属制品、石刻、木雕、毛纺织品等,无不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所有的工艺品中,吉祥、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符号,始终贯穿于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之中。藏族图案艺术特别注重工艺文化品的实用性和工艺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内涵,将单一的使用功能与观赏性融为一体。无论是利用纹饰图案或符号,都是通过物和图相合在一起,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庇护自身与精神的双重作用。藏族特有的装饰图案:雍仲符(卍)、日月符、加珞(十字符),以及跟宗教直接相关的动植物图案,如八吉祥、佛宝八瑞相、七珍宝、八仙图等,也包括融合汉族民间文化的装饰图案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
传统民间图案艺术和藏族图案艺术的异同
中国民间的图案艺术包括藏族图案艺术,在本质上都是对热爱生活,努力祈求幸福、美满的心理的外在反映。其主要表现都是在由吉祥图案构成。这些吉祥的图案,不追求自然形象的逼真摹写,而追求的是具有吉祥意义的抽象美和音律美,重视结构形式的律动和生命感。藏族图案艺术中,除了广泛意义的“吉祥”类图案外,还有宗教色彩浓郁的图腾符号以及一种纯装饰,不带任何意义的图案(“狗鼻图案”即图案由狗的鼻子启发而来)。
藏族文化溶于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藏族工艺不论从个性的艺术造型、鲜明的色彩搭配,还是其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底蕴,这种既富有宗教色彩又充满民俗生活情趣的面具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它作为一种特定观念意义的符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承载了某种寓意和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与宗教的某种关系,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义之外的意义。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对美的追求却孜孜不倦,没有生命力的创造不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结合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来展现个性,才能在科技逐渐发展的现在找到精神的寄托,生命的信仰。作者为弘扬民族文化,重拾传统文明,让现代人在生活之余找到心灵的归属,特把藏族文化以视觉传达的方式重新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 罗布江村,赵心愚,杨嘉铭《世界屋脊的面具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
年
[2] 徐欣,吴轶博,《重构传统图案》,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年
[3]
郭净 ,《心灵的面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4] 李敏杰 ,《西藏面具剪纸》,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5] 吕军,《中国红-西藏艺术》,黄山书社,2012年
[6] 回顾.《中国图案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7] 《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8] 《中国纹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9] 《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 杨辉麟,《西藏的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 《图案艺术博览·吉祥元素·古典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12] 《装饰纹样图典》。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13]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佛教寺院壁画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4]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15] 《美术学学科理论研究·新视野美术学形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发论文,找万方,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
联系人:黄老师 工作qq:2545197423
李老师 工作qq:1511597931
赵老师 工作qq:1977530847
稿件查询电话:010-81584640 136930119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