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方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专业 诚信 快捷 稳妥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    合作期刊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启示    期刊常识与写作技巧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热线电话:010-81545776
咨询电话:1369301194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邮箱: wfjy2000@163.com
值班编辑:李老师 赵老师
www.wflunwen.com
 CSSCI 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    
 省级期刊
省级期刊    
 
 
 
        万方论文网 >> 范文数据库 >>

郎溪县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瓶颈”的调查和思考

发布人:admin 浏览 1781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1日 打印本页

    
                                    郎溪县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瓶颈”的调查和思考
贾微小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摘要:郎溪县当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而土地指标特别是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制约郎溪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12年4月安徽省统计局调研组对郎溪县工业、投资和招商引资的调研,对郎溪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其指标遇到的“瓶颈”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集约用地评价   产业集中区   增减挂钩   低丘缓坡地
 
郎溪县当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三个省际共建园区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这都历史性地将郎溪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土地资源则成为承载其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          郎溪县建设用地利用状况
2011年全县GDP72.7亿元、财政收入1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1亿元,工业产值达到45.51亿元。2011年郎溪县建设用地14070.58公顷,城镇建设用地3427.97公顷,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达到280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值133万元/公顷。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状况以郎溪县经济开发区为例,郎溪县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8月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06]141号)同意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面积为998.57公顷,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开发区已经形成以现代化工业为主,以打造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规模化基地,重点发展机械制造、IT电子、新型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全方位吸纳国际制造业资本战略转移和国内各类资本投入。园区内总共有224家企业,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共计82.28亿元,历年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共计155.12亿元。依据《郎溪县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郎溪县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率100%、工业用地率71.68%、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2258.13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1197.83万元/公顷。开发区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开发区产业主导特征不明显,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有待提升等问题。[1]
二、近年来郎溪建设用地报批情况
1.土地报批情况
2008年至2011年郎溪县共报批建设用地865.33公顷(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报批144.89公顷),其中2008年报批3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是51.8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1.96公顷;2009年报批9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是105.8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68.86公顷(其中第二批次为百日行动补办,土地总面积是13.3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2.92公顷);2010年报批11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是170.4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50.81公顷,另外2009年第10至第13批次为2010年专项行动补办,总面积110.9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08.64公顷;2011年总共报批建设用地总面积426.24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26.21公顷(其中有22个批次城镇建设,共报批建设用地223.6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09.09公顷,5个批次纳入增减挂钩,共报批建设用地144.89公顷,三个独立选址项目,共报批建设用地57.75公顷,新增建设用地51.02公顷)。
2.报批土地的供应状况
根据皖国土资函[2012]783号文,郎溪县2007-2011年供地率达到50%,其中2008年供地率0%,2009年供地率70%,2010年供地率62%,2011年供地率15%。结合郎溪县实际情况,郎溪县的实际供地率为100%,与上述文件不一致的很大原因是部分已报批的城镇批次用地为补办报批手续,现状实际已经为建设用地,所以没有及时办理供地手续。
2008年上级下达郎溪县农转用计划指标为167.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50.00公顷;2009年上级下达郎溪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165.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19.00公顷,2010年和2011年均未下达指标,严重制约了郎溪县经济社会发展。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情况
上级规划下达郎溪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27.45公顷,扣除2008年至2011年郎溪县已报批的建设用地865.33公顷,在未来近10年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262.12公顷,远不能满足郎溪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对郎溪县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瓶颈”的几点建议
1. 参考皖江城市带江南、江北模式建立高标准建设产业集中区
由于郎溪地理位置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加上郎溪空间大、基础设施好、承载能力强可参考皖江城市带江南、江北模式建立高标准建设产业集中区,充分利用国务院调研的政策支持以及全省经济战略调整的大好机遇。郎溪目前取得的成果有:无锡工业园目前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无锡的企业纷纷落户郎溪投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郎溪已经成为承接无锡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与郎溪共建的经都产业园正在积极推进,浙江还在省级层面开展浙皖共建园方面的研究,建议以郎溪经都产业园为基础,引导浙江经编、纺织服装、机械机电等产业向郎溪转移。另外郎溪的白茅岭农场,有大量的土地,沪皖两省也都在积极开展调研,规划一定区域作为“皖沪产业示范区”的起步区,打造科工贸相结合的生态型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安徽省省政府应每年预留适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共建区建设。比照江北、江南两个集中区或滁州市的中新苏滁产业园,每年单列给郎溪苏浙沪共建园区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除此之外产业集中区在土地利用方面,能有效坚持集约节约的原则,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良好的成效。一是集中区能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的原则,统筹协调工业、交通等用地规划,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避免因规划不当、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二是集中区严格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健全集约节约用地约束性机制,实行项目用地预申请制度、对土地调控较完善。三是能提高投资强度。新入驻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一定的标准;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不达标的或适合入驻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另外,对工业项目的建筑密度、容积率、标准厂房样式集中区会做出进一步规范。[2]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郎溪县可以申请滚动规划修编试点县。
由于本轮规划(2006-2020)期限较长,上级下达新增建设指标有限,据上分析可以看出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经用掉76.75%,剩余的新增建设指标可能在一年内就会使用完,那么在未来几年内,郎溪县可能面临无指标可用的现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郎溪县可以申请列为滚动规划修编试点县,增加指标使用灵活性,使土地规划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统筹管理作用。
3.合理利用增减挂钩指标和低丘缓坡地的资源
郎溪县内部挖潜潜力丰富,2011年郎溪县农村居民点用地7799.0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69.47%,人均居民点用地387.99平方米,实施增减挂潜力较大。实施增减挂钩指标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而且可以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理开辟一条可行之路,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农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提供了新思路。另外郎溪县低丘缓坡地3009.38公顷,有1216.60公顷位于县经济开发区、主城区等区域,郎溪县可以考虑在郎溪县经济开发区和十字镇开发区开展低丘缓坡地利用试点,按照安徽省省厅部署,郎溪县应大力开展低丘缓坡地和工矿废弃地调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为寻求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这对矛盾的平衡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缓解用地矛盾。特别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可以少占用大量耕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三是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新的思路,低丘缓坡地将成为补充耕地的主要后备资源。[3]
 
参考文献:
 [1] 刘向东 王国强 高洁,《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土地利用分类的讨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1期.
 [2] 雷鹏,《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贺茂林,《辽宁省低丘缓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国土资源》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贾微小,江苏南京人,出生于1985年1月8号,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10级三班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导师安徽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教授於忠祥。本科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学士。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智力支持:北京万方融智教育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天合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wfjy2000@163.com     联系电话:010-81545776    稿件查询:15611272168   工作QQ:2545197423(学术部)1511597931(李编辑)1977530847(赵编辑)

Copyright@ 2012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