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方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专业 诚信 快捷 稳妥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页    合作期刊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启示    期刊常识与写作技巧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热线电话:010-81545776
咨询电话:1369301194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邮箱: wfjy2000@163.com
值班编辑:李老师 赵老师
www.wflunwen.com
 CSSCI 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经济管理类   教育类
农林科技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医药卫生类   政治法学类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    
 省级期刊
省级期刊    
 
 
 
        万方论文网 >> 范文数据库 >>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人:admin 浏览 2271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2年9月26日 打印本页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安歌军, 赵景峰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延伸和应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阐述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蔓延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所显示出的不老生命力和强大的理论活力,国际价值理论仍是指导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关键字:马克思;国际价值;全球化;意义
 
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完整著作,但是,马克思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提到了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上延伸的重要性,对价值量在国际贸易中的转化和计算,对价值规律在国际经济中的运用都有具体的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揭示其当代意蕴,这对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关系具有十分显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研究价值问题的深刻意义,经济学如果忽视或不研究价值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学没有足够的认识。自经济学产生以来,价值问题始终是经济学理论斗争的核心和焦点。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所言:“经济学体系删掉了价值,就像没有概念的逻辑学,没有道义的伦理学,没有表情的美学一样。那是截断了适当对象的经济学。”[1]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众多的价值理论,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劳动价值论和非劳动价值论两大派别。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枢纽,是其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分析的基础、本质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经济体系中没有一个实质性论点不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劳动价值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始终的脉络。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分析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从商品、劳动价值等逐步上升到资本、剩余价值等的分析,建立了理论和历史相统一、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曼德尔也这样说:“经济科学发现了价值这一组成因素,便掌握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钥匙。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没有剩余价值论,也没有办法把利润、利息、地租归到惟一的根源上来,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最近一百五十年来工农业生产神秘的波动。没有劳动价值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便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危机便不能有首尾一贯的理论。”[2]在经济思想史上,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卓越超凡的,事实也同时证明了其实践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很早就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并把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等问题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运用国际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国际间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并且高度评价了国际贸易的历史意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3] “对外贸易的扩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4] “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5]在马克思设计的“六册计划”中第5册和第6册的题日分别是《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他在按照“六册计划”的写作过程中,感到有生之年难以完成这一宏大的研究规划,只能完成属于“基本原理”部分的第一册《资本》,“这一卷的内容就是英国人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同第一部分合起来),至于余下的问题(除了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对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外),别人就容易在己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了。”[6]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有关对外贸易、国际价值等问题都有零星的精辟而深刻的评论,但马克思本人没有完成他的研究计划,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著作,没有详尽地在《资本论》“可能的续篇”中对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形成全面系统的论述。20世纪前民主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科尔梅和法籍希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伊曼纽尔分别在国际价值和国际交换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的理论贡献。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囿于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没有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深化和拓展,
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交换以国际价值为基础,国际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值规律的充分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及企业促进生产力发展,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无形之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发展越充分,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就会发挥得越充分。总之,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并没有过时,它对指导我国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仅仅以国内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作为研究对象显然是不够的,“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价值上,或者说,建立在包含在产品中的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发展上。但是,这一点只有在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7]。因此,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是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延伸,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价值的内涵没有发生变化,其价值仍然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然而这种凝结的劳动达到了更高的社会化程度,“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8]在世界市场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真正具备它应有的含义。马克思把世界市场上的商品具有的价值称作国际价值。
(一)  国际价值形成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经济学把研究世界市场作为国际价值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9]。资本天然对利润追求的属性,导致其具有对外不断扩张的冲动。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循环运动中,国内市场显得越来越狭小,致使资本不能满足积累膨胀的需要反而成为其发展的障碍。“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从本质上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于是,资本就按照自身发展的逻辑,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走向世界。就世界市场的形成而言,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基础和条件, 国际分工也是资本追求利润的必然结果。“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0]由此,一国的社会分工便超出了国界,形成了世界分工。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达到巨大的规模。由此,在资本推动下形成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并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践称为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  国际价值的形成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市场形成后,商品得以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交换,处在世界贸易当中用以交换的产品才普遍地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商品的国内价值也就发展为商品的国际价值。在世界贸易中交换的商品仍然具有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首先,用以交换的商品首先要具备满足国际市场上某些需要的物质属性,它构成世界财富的物质内容,是国际商品交换中商品国际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具体劳动的结果;其次,在世界贸易中商品之所以能够用以交换,是因为它们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的结晶形成国际价值,在世界贸易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在国际间的流通使各个国内市场进一步联合成更广大的国际市场,社会劳动获得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是作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劳动而出现,“真正的价值性质,是由国外贸易才发展的,因为国外贸易才把单面包含的劳动,当作社会的劳动来发展。”[11]当商品交换变成世界性的交换,社会劳动便具有了普遍的国际性质,同时使国民价值转化成国际价值,世界贸易中的商品交换依然是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市场上的展现,也只有通过国际贸易,这一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三)国际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国别价值量和国际价值量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物,但两者在量上是有差别的,这种量的差别所决定的价格不同导致了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商品的国别价值既然由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商品的国际价值自然就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就形成了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这个“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可以看作是世界的或国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际价值量就是这个“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决定。“棉花的价值尺度不是由英国的劳动小时,而是由世界市场上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12]“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13]“投在对外贸易上的资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首先因为这单是和生产条件较为不利的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竞争,所以,比较发达的国家高于商品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虽然比它的竞争国卖得便宜。只要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劳动在这单作为比重较高的劳动来实现,利润率就会提高,因为这种劳动没有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支付报酬,却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出售。对有商品输入和输出的国家来说,同样的情况也都可能发生。[14]马克思还强调:“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运用,还会由于下述情况而发生更大的变化: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15]但马克思并没有清楚地阐述“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的计量方法。科尔梅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为“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找到了一种计量方法,科尔梅认为国际价值量的近似值可以这样来计量:“一个‘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等于一个单位的国际价值,一种商品的国际价值就是各国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是该商品的各国出口量,或者是各供出口的生产量[16]
可以看出,在国际经济中,国别价值量高于国际价值量的部分不能算作“正常质量的劳动”,是无法实现的,它实际反映了国际范围内生产的低效率,只有国别价值量低于国际价值量的部分才构成国际贸易的利润,它成为生产效率较高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所实现利益的一部分。另外,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国际价值量除了受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的影响外,还与贸易国的贸易量即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密切相关。如果绝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商品由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与生产该商品的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接近,在此情况下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吻合。如果国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总量中绝大部分是在比较差的条件下生产的,该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由生产条件较差但其贸易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与该商品在主要贸易国的国民价值相接近。如果国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总量中绝大部分是在比较好的条件下生产的,该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由生产条件较好目其贸易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与该商品在主要贸易国的国民价值相接近。
(四)  国际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只有一条价值规律,所谓的国际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的延伸和应用。商品的交换归根到底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换自然就受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支配。“商品国际价格是指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实际买卖所依据的价格”[17]国际价格最终由国际价值所决定,商品国际价值量的货币形式就表现为商品的国际价格。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量不断发生变化,商品的国际价格就有了实际国际价格和名义国际价格的区分,名义国际价格是货币币值变化所导致的对实际国际价格的背离。国际价格受国际市场的供需变化的影响,或者高于国际价值,或者低于国际价值。同时,国际市场垄断程度可能比国内市场垄断程度高,自由竞争规律受到更大的抑制,国际价格与国际价值发生背离的程度会更严重。但是国际价格对国际价值的背离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个确定的波动空间。其下限是 “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中的那个“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即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其上限则很难确定,一般取决于世界市场上对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当市场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时,国际价格上升不会带来国际需求量的锐减,其上限较高;当市场需求富有价格弹性时,国际价格上升会造成国际需求量下降,影响总的国际超额利润水平,因此其上限较低。
三、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创立的国际价值理论历经一百多年风雨考验,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显示着越来越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越来越强的现实意义。用国际价值理论来研究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突显出了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运用国际价值理论,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发生作用,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作用。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具有二重性:相对独立的国民价值和被国际分工、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的国际价值。而商品的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存在差异,不仅是国际间商品流动的原因,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就像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地指挥和调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目前,拥有高科技、资本又丰富的发展国家专门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劳动力较多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自然资源相对对富的国家则发展“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这此都是国际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国别价值越是低于国际价值或符合国际价值的价格的商品获利越多。因此,世界各国均致力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商品质量、包装装演、销售技术等方而下功夫,以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从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由此可见,在国际市场上价值规律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但是,国际价值规律同时也加深了世界各国的不平衡发展。在世界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因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小,所生产的商品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较多,国别价值较大,但在世界市场上却只能以低于其国别价值而符合国际价值的价格出售,因而在国际分工处于低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而发达国家则相反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国际价值规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运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维护国际经济正常运行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是商品(包括服务)交换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也就是世界市场的交换秩序。这种商品交换关系或交换秩序在理论上是国际价值及其运行规律问题。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凡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地方,价值规律无不存在并发挥着调节、刺激、分配和分化等诸多作用。不论在国内市场经济中,还是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均是如此。从本质说,市场经济没有地域或国界的限制,价值规律既在国内起作用,更在国际上起作用。
国际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在世界市场上交换双方要按照国际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所谓等价是指双方各自商品所含的国际价值量相等。不论何国何地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国际价值面前一律平等,或者说,国际价值是个平等的尺度。遵循这个要求,那就是维护商品等价交换的正常关系和秩序;违背这个要求,则是破坏国际经济关系和秩序。我们要维护的国际经济运行恰恰就是在国际价值规律基础上的正常的国际商品等价交换秩序。但是,有些发达国家并不遵守国际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按国际价值这个标准判断是非,而是采取双重或多重标准,搅乱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市场秩序,从中渔利。国际价值是各国商品生产经营者等价交换的基础、尺度和平等的标准。所谓的“等价”“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同—国际价值来衡量和判断。
()提高科技含量,降低国别价值,实现贸易强国之梦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进出口总额相比,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贸易国。但是,仍然不是贸易强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日前我国外贸的增长是粗放式的增长,出口的产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者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者少,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者多。我国出日8亿件衬衫换回的外汇,才能购买一架空客380的飞机。日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己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但与发达国家该类商品40%一50%的比重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况且,这类产品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者甚少。这就要求我国对外贸易由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是基于科技之上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商品的国别价值比更低于国际价值。只有达到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才能以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同它们一样的国际价值量,进而达到真正的等价交换。实践证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必须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在外贸方面,要真正落实“科技兴贸”战略,提高我国各类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因此只有走科技兴贸之路,才能实现贸易强国之梦。
()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基础上创新国际贸易理论
在对外经贸理论方面,己有很多理论创新。但是,我们面临的理论创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必须学习马克思的理论创新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以其国际价值理论为武器,批判了大卫·李嘉图否定国际价值的错误,揭示了约翰·穆勒的由供求和生产费用共同决定的“国际价值”的混合主义本质。一百多年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进行反复较量。当前,它仍然面临供求价值论、要素价值论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峻挑战。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既是革命的、批判的,又是发展的,随着实践的变革不断前进。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有:(1)区域价值问题。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集团化可能形成区域价值,而不是以全球为背景的国际价值。( 2)高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新的科技革命已暂露头角,新的劳动形式不断涌现。它们如何创造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3)价值的国际间转移问题。跨国公司正在主宰全球化经济和市场。它们在国家间的价值转移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值得研究。( 4)各国经济规模的可比性问题。各国以什么样的指标(如GDP ,GNP等等)来计量经济规模应当创新。对于当代世界经济的动态变化,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作出科学的阐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圣明.经济个球化与国际价值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6).
2、付彩霞.经济全球化背景影响商品国际价值的因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0 ( 5).
3、赵楠.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深化认识与实践应用【J】.经济经纬.2002(4).
4、钱津.马克思论国际价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1).
 
本文由万方论文网www.wflunwen.com)首发,著作权归作者和本网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智力支持:北京万方融智教育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天合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wfjy2000@163.com     联系电话:010-81545776    稿件查询:15611272168   工作QQ:2545197423(学术部)1511597931(李编辑)1977530847(赵编辑)

Copyright@ 2012 万方融智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